坚持阵地育人,打造“全媒体”矩阵。构建涵盖门户网站、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app、户外屏媒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立体媒介体系,形成纸媒、网媒、屏媒、移动媒体有机联动、相互促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依托网站集群系统,实现pc端、平板电脑和手机全终端自适应,确保“用户在哪里,信息就传递到哪里”。建成学校、学院、学生社团、师生个人等四级微博微信群落,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2015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单位。西政网连续4年获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2016年荣获“首届全国高校名站”。
坚持内容育人,实现“分众化”传播。建成统一采编制播机制,分类采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讯等素材,依托统一后台数据集成,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传播、多平台互动。根据在校师生(含留学生)、离退休老同志和校友等不同对象的关注重点,结合媒介特质和受众差异,培育“周报西政”、“凯发官网入口主页人物”、“故事西政”、“两江潮”等特色栏目,实现分对象、分媒介、有层次地差异化传播,力争实现精准投递。
坚持氛围育人,建设“高品位”校园。统一学校vis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包括学校标志、标准色彩、标准字体、常规应用等,塑造学校整体形象。建设展览馆、法文化博物馆、系列文化主题墙、中国—东盟法律文化园等文化设施场馆和标志性文化景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品牌文化活动,2007年以来,学校《让独立的精神在论辩中生长——西南政法大学论辩文化建设成果》《推广青春倡廉
弘扬西政精神》《借力校园全媒体打造心理软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文化展示》等典型做法5次获评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坚持协同育人,构建“大宣传”格局。成立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联席会,覆盖校内所有学院职能部处,定期沟通重要信息。与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共建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和西部拍摄基地,在栏目规划、主讲人遴选、联合摄制特别节目等方面深化合作。组建新闻通讯员、理论文化联络员和学生记者团、新媒体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队伍,让学生直接参与校级宣传平台建设,拓展第二课堂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