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铎是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今年同时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六所世界知名大学录取。他最终选择赴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入学、2013年保送本校读研、2015年提前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作为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首批受益者的一员,禅铎用优异的成绩回馈了母校。
拔尖计划助梦科研
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禅铎,对天文、地理知识非常痴迷,尤其对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问题充满兴趣。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有着雄厚的师资队伍,这些吸引了他报考。
禅铎在大三时参与了学院的“拔尖计划项目”,近100名学生中仅有6人首批入选。该拔尖计划注重轮转式培养,学生可以到学院的各个研究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禅铎加入了气候方向中高纬气候变化研究室,结识了来自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吴其冈教授,并在吴教授的引荐下认识了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张洋教授。“南大的教授们留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踏实的处事原则,这对我的科研乃至人生态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禅铎表示,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通常要处理和计算成千上万的数据,并分析成百上千张图片。起初,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他会觉得枯燥和不耐烦。但在两位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逐渐认识到,只有认真地处理好每一个数据、画好每一张图片,才有可能做好科研。禅铎说,“科研与生活中其他的点点滴滴是相通的,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实事,才能有所进步。”
在“拔尖计划项目”中,禅铎做出了初步的科研成果,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气候学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对这一选题的研究已从对物理气候的考察延伸到对气候带和生态系统的诊断。除此以外,禅铎作为当年唯一本科生赴维也纳参加欧洲地学年会,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专注科研之外的多元平台
在南京大学“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除了专业化的学习,禅铎还积极参与了许多校园活动,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他大一时加入辩论队,这段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使自己“站在台上以及面对镜头讲话时不再紧张”,他认为这一能力对自己非常重要,因为即使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也常常需要展示和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海报以及撰写新闻稿的经历在不经意间对自己的专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禅铎认为,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不单单是科研本身,更要求结果能被受众、被同行所了解、认识和接受。如果能画出一张精美的图片,那么你的文章就可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如果能设计出独具匠心的ppt,那么你的报告就可能让听众更加聚精会神。此外,对于科研工作者,写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研中兴奋的时间总是像火花一样,稍纵即逝,但正是这样的火花激励着我努力探索。”禅铎说。发现一个新奇的想法总是令人兴奋,但最后的验证工作则是处理大量的数据,每天重复性的编程、修改图片。在刚入门的时候,他时常感到烦躁、挫败和无奈。禅铎说:“我非常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多元的学习环境。”虽然是一个要做科研的理科生,禅铎还是一个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他不仅组建了小型民乐队,还是校园“十大歌手”。当在科研上感觉状态不好时,他会切换到这些兴趣爱好上来舒缓心情。等心态调适之后,再回到科研中去。
禅铎展示了自己的一本“特殊日历”,日历上每个小格子里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这一天需要做的事情,并会记录自己的完成情况。这样的习惯能使他保持专注、高效。
留学申请不可临时抱佛脚
谈到申请出国的准备工作时,禅铎建议不能临时抱佛脚。他说:“进入大学后不要忽视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为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平时,他还会定期阅读前沿的学术杂志,了解整个科学界的动向。禅铎很感谢两位导师在他申请学校期间推荐他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年会,并在会议上与对方学校的教授沟通。“在和教授们的聊天中,经常能用上平时看到的这些觉得有趣的研究,教授们也挺喜欢我跟他们聊这些最新动态,这对我拿到这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很有帮助。”他还说:“我在本科时做过的一篇课程报告,其中关注了一个有趣的热点问题,并对两篇争论它的文章做了比较研究。而其中一篇文章的两个作者恰巧分别是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导。”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讯员 齐琦 王晓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