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培养质量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息息相关,能否实现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未来广西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广西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质量就业
【作者简介】张学亮,吕星星,广西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立项课题《基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课题编号:dsbd13yb032。
【文章来源】理论观点2014年第1期
就业问题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展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重大社会问题,就业工作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人才的质量又是就业工作的生命线。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出现了新情况,面临着新矛盾。将这些矛盾归结起来,实际上体现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不顺畅,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要之间不匹配。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有总量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开展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科学评估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办学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等学校在不同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看广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迫切性
近年来,广西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仍比较落后。广西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区区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大学生的高就业率难掩低满意度,高就业率不等于高质量就业。为深入了解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课题组先后在柳州和桂林对110名近两年毕业大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一是大学生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较大。根据统计,72.2%的受访大学生们对月薪的期望值在2000元~3000元,占66.7%,但实际月收入在1500元~2000元的居多。这样的收入在支付房租、伙食费、通讯费和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对“薪资福利”,广西本科毕业生的满意度是最低的。二是不同类别高校就业率差别较大。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截止于2013年7月底,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1.5%,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6.3%,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9.1%,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1.9%。三是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不足。2013年,广西全区高校毕业生数约为17.84万人,截至7月底,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约15.80万人,其中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仅为44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3%。四是从大学生就业单位与期望落差较大。调查显示,2012年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实际情况与就业期望之间仍然存在较大落差。其中,期望与实际就业单位性质差别比较大的为国家机关。期望去国家机关的毕业生比例为19.0%,而实际如愿就业比例仅为5.3%。每年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学生很多,但最后能如愿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从雇主类型来看,“民营企业/个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届大学毕业生的最大雇主,但本科生对其满意度相对最低,总体满意度为63%。五是对自身专业技能缺乏信心。调查发现,“缺乏实际技能和经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遇到的最大问题,33.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最缺乏专业知识和
能力,还有33.3%的人认为自己的求职能力一般。六是高校毕业生对原就读高校的满意度不高。调查显示,广西2012届本科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程度为69%,对“图书与教学设施”“校风学风”两项较为满意,对“课程设置”满意度最低。
因此,从调查结果分析,当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提升,这既有学生自身期望值同现实不一致的原因,但另一方面,这也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据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在2006年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近50%用人单位认为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制约因素。可见,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就
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角度看广西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1.经济快速发展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广西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国家(部委)直接举办的高等学校,进入全国大学排名前100名的仅1所学校,靠近200名末位的有1所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有3所(另有培育阶段3所)。现有高等学校多数是师范类院校,或是近10年内由师范类学校改名而来的学院,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支持的理工和财经类本科院校明显不足。显然,广西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近年来中央财政给予了广西部分高校专项支持,但这种支持的力度和惠及面还未达到理想的程度。经费投入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广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直接的结果就是高校科技成果总量少、转化能力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2.地方高校课程设置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产生了大量新兴职业,高素质、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但另一方面,大学里一些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内容陈旧落后,没有及时跟上“转方式,调结构”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速,广西涌现出了许多新兴产业,如钦州、北海的石化工业和柳州五菱的新能源汽车等,这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地方高校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然而,当前区内许多普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和定位模糊,缺乏前瞻性和可行性,盲目追求“高、大、全”,没有去思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上的定位问题,导致这些学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在社会竞争中出现“有业不能就”的状况。
三、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角度剖析广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1.在发展模式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筑新课程体系,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
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课程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实现高端就业。对于高校而言,要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之路,认清当前形势,综合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理性地设置学校的专业,充分利用地方性独特资源来打造特色专业,即专业的设置与地方支柱产业和优势资源相匹配。因此,就业市场与所学专业的符合度、就业岗位与所学课程的符合度,应成为大学课程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方向,从而使培养的毕业生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则需要高校大力搞好就业和创业教育,如可以通过鲜活的案例和邀请典型人物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就业、创业教育的吸引力、感
染性和实效性,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
2.在发展路径上,现阶段广西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和外延协调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上下功夫
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与高等教育关系十分密切。根据广西201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到2020年广西要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gdp年增速要维持在12%,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仅为7.4%。这对广西来说,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对广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意义。这既对广西高等教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又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出台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在未来10年内,广西高等教育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和外延协调发展之路。在当前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和高考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下,高校现在不讲质量,将来必为质量所困。因此,坚持高校内涵式发展,要始终立足地方,特色办学。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确立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努力方向,树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质量观,这为我们改变办学思路和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市场需要的策略,寻找重点大学人才培养的空白点,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大学必须服务地方、依靠地方,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地方特色之路,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根据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颁布的广西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的要求,广西将在桂南经济区、桂中经济区、桂北经济区、桂东经济区和桂西经济区分别发展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因此,位于相应区位的广西高校应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不同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纵横交错的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贪大求全的办学模式不可取。
广西地处北部湾,毗邻东南亚,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中国对接东盟的“桥梁”和经济合作新高地。广西高等教育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增设新专业、改造旧专业、培育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形成若干具有区域特色的本科优势专业,提高专业规模效益与社会适应性。内涵建设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把握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