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作为一所师范院校,湖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具备“仁爱精勤”校训精神的国家栋梁。十八大以来,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扎实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生动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里,我们思考,该怎样将青春和信仰注入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唤醒心中无限力量去奋斗,去追求青春和信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以“再回首,长征路——我以青春筑国梦”为主题,举行红色论坛。学生李坤霖、瞿洋、丛杨分别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红军不怕艰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支撑作用以及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的具体举措。“青年长江学者”郑贤章教授对三位主讲人的演讲逐一进行鞭辟入里的点评。这样的论坛,湖南师范大学已经开展了400余期。
是“把真理直接交给学生”,还是“带领学生去寻找真理”?“红色论坛”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学校“德才兼备,德育为先”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红色论坛”坚持“学校搭台、学生唱戏”,通过学生主讲、现场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自主学习和应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弘扬者、推动者。
“学生在哪儿,工作场所就在哪儿”“学生喜闻乐见什么教育方式,我们就采取什么方式”。学校打造了“互联网 思政工作”的工作体系,通过开通星网、翔网等思政主题网站,开通“星空”“小团子”“党建微平台”等一系列校园微信公众号,积极搭建便捷高效的“理上网来”平台。“辅导员直播”活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探讨他们关心的话题,解读他们成长的困惑,使辅导员成了备受青睐的“思政网红”。
学校党委书记李民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教师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型大学,是学校矢志不渝的追求。”
立德树人,用师范理念铺就育才路
“无论是育人还是创作,都应该把人品放在首位。”这是美术学院教师段江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位曾勇救落水儿童的全国知名油画家,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全国教学名师唐凯麟、白解红,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李民,全国优秀教师李育民……湖南师大优秀教育工作者可称是群星璀璨。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建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谈及如何培养人,校长蒋洪新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的老师,就要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理念,承‘仁爱精勤’之精神,立大德、树新人,奋斗不息,求索不止,争做‘四有’好老师。”
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打出了一套效益显著的“组合拳”。学校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面向全校教师开展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学研究、教学评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形成了由“学生最喜爱的青年教师奖”“十佳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奖”等立体多维的教学名师培养体系。学校坚持外引内培并举,相继实施“潇湘学者计划”“世承人才计划”等,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和校内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外籍知名专家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纷纷受聘到学校,极大地夯实和壮大了学校师资队伍。
学校还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健全学生人格,完善了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立并完善教育阳光服务平台、校长有约谈心谈话、院长圆桌论坛等民主治校体制机制,引导学生勤学善思,追求卓越,为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四有”好老师打下坚实基础。
立世笃行,用责任担当谱写大爱曲
“咱们村有了村徽与村歌!”2016年8月,湖南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进驻湖南绥宁县插柳村,新鲜事层出不穷。当覆盖在村徽上的红绸揭去,一位姓苏的村民高兴地说:“这村徽太好看了,以后大家一看到村徽就知道是插柳村。”实践团的大学生还当场演奏起插柳村村歌《插柳村情》。歌曲朗朗上口,不少村民跟着哼唱了起来,欢声笑语飘荡在这个湘中地区的贫困村落。
2015年,学校成为插柳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充分利用人才、学术、科研等优势,实施基础设施、文化、科技、教育扶贫,连续三年组织共400余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进村开展艺术培训、政策宣讲等活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作为湖南省首批省级重点智库之一,努力为社会改革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学理支撑,承担了 200多项委托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建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数十项成果被采纳应用。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备的湘云鲫2号等改良三倍体鱼在全国推广,累计生产45亿尾苗种,创造经济效益216亿元。
精勤励学作千秋画卷,仁爱敦行育万树芬芳。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嘱托,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充分发挥教育品牌效应,联合地方政府、知名企业等合作共建了20所中小学,积极辐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地方基础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
2017年9月,学校成功进入全国“双一流”建设行列!
【数读湖南师大】
现有两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7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
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9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22个。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7日 0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