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改进与变革、评价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启示等三个方面对201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进行阐述和分析,着重分析大学评价的新变化和新结果。201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首次引入中 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首次使用自动分类系统统计发文量和被引频次;首次提高中国一流大学的评选比例。从201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高等教育地区竞争力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中国重点大学整体实力稳步提升,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重点、一般、民办三类高 校层次突出,分别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中国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开创科学发展的 新局面,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质量、效益和国际化。 【关键词】:中国大学;学科专业;大学评价;专业评价 【作者简介】:邱均平(1947-),男,湖南涟源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大学评价。温芳芳(1984-),女,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大学评价。杜 晖(1979-),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大学评价。 【文章来源】2011年3月高教发展与评估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是政府管理部门、高校领导和教师、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教育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评价中心)完成了2010-2011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共获得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高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等201个榜单。 一、2011年大学评价的改进与变革 (一)首次引入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 评价中心以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文件为依据,并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数量,将中国高校(包含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分为8种类型,即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药类、语文·财经·政法类(简称文法类)、艺术·体育类(简称艺体类)、民族类、农林类。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出每所高校在其所属类型中的水平和位置,分别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评价和排序,得出“中国高校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 (二)首次使用自动分类系统统计发文量和被引频次 在评价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原始数据涉及到sci、ssci、a&hci、ei、istp、isstp、cstpc、cssci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每年数据量高达数百万条。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这些海量的论文题录信息进行分类和处理,以便于准确、高效地统计出每所高校及每个专业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一直是困扰大学评价的一大难题。2009年,评价中心对这一难题进行攻关,自主研发出“论文自动分类系统”。该系统经过多次调试和完善之后,被正式应用于本次大学评价数据处理中,使得发文量和被引频次的统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分类克服了以往手工分类所造成的主观性强和效率低下两大弊端,兼顾了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并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 (三)首次提高中国一流大学的评选比例 2009年,评估中心首次提出“中国一流大学”的概念和标准,并在当年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首次公布了“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按照当时的评选标准,评出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作为中国一流大学。随着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大学的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位置也不断提升。评估中心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达到了一流大学的标准,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评选比例来划定中国一流大学,势必会将一些原本达到一流大学标准的高校排除在“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中国高校的发展和进步,评估中心适当扩大了中国一流大学的评选比例。在2011年大学评价中,共有125所重点大学,选取前20%的大学,即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前25所大学作为中国一流大学。 二、2011年大学评价的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评估中心公布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和得分,以及与往年相比排名波动情况,并附加各个省(市、自治区)重点、一般、民办三种类型大学的数量。其目的是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从排行榜中解读出更多信息,即不仅仅只是一个强与弱的排名关系,更有“量”上的区分[1]。依据2010年8月教育部所公布的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将华北电力大学归入北京市。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归属地,在征询相关领导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其分别列入山东省、湖北省和江苏省。2011年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前10强的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1年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前10强
2011年 排名 |
总分 |
省区 |
省内高校数量 |
2010年排名 |
排名变化 |
重点大学 |
一般大学 |
民办院校 |
1 |
100.00 |
北京市 |
27 |
26 |
10 |
1 |
平 |
2 |
88.53 |
江苏省 |
13 |
29 |
24 |
2 |
平 |
3 |
84.51 |
上海市 |
9 |
20 |
16 |
6 |
上升3 |
4 |
82.44 |
山东省 |
3 |
39 |
25 |
4 |
平 |
5 |
81.54 |
广东省 |
5 |
30 |
30 |
7 |
上升2 |
6 |
81.42 |
浙江省 |
1 |
27 |
13 |
10 |
上升4 |
7 |
81.38 |
辽宁省 |
6 |
33 |
16 |
3 |
下降4 |
8 |
79.92 |
湖北省 |
7 |
27 |
11 |
5 |
下降3 |
9 |
76.04 |
陕西省 |
8 |
24 |
18 |
8 |
下降1 |
10 |
74.67 |
四川省 |
5 |
26 |
11 |
11 |
上升1 |
注:不含港澳台地区高校,不含军事类院校。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前10强排名基本稳定,浙江省的排名位次上升了4位,辽宁省的排名位次下降了4位,其它省(市、自治区)的排名波动都在3位以内。北京市仍然稳居榜首,无论是地区竞争力总分,还是省区内高校数量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江苏省紧随其后,位居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第二名。自2006年评价中心首次发布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开始,北京市和江苏省已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名和第二名。与其它省(市、自治区)相比,北京市和江苏省所拥有的高校数量和质量都处于领先地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强省。 (二)中国大学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1.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标准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推出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一流大学的标准是[2]: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和一流的管理,一流大学必须是研究型重点大学。根据2011年重点大学竞争力排名结果,评估中心评出综合排名前20%(即前25所)的重点大学为中国一流大学。其名单如表2所示。
表2 2011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
2011 排名 |
2010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分 |
办学资源序 |
教学水平序 |
科学研究序 |
学校声誉序 |
省区序 |
类型序 |
1 |
1 |
北京大学 |
100.00 |
1 |
1 |
1 |
1 |
京1 |
综合1 |
2 |
2 |
清华大学 |
92.53 |
2 |
2 |
2 |
2 |
京2 |
理工1 |
3 |
3 |
浙江大学 |
87.36 |
3 |
4 |
3 |
3 |
浙1 |
综合2 |
4 |
4 |
复旦大学 |
77.43 |
4 |
8 |
5 |
7 |
沪1 |
综合3 |
5 |
7 |
上海交通大学 |
77.42 |
5 |
13 |
4 |
5 |
沪2 |
理工2 |
6 |
5 |
南京大学 |
74.22 |
7 |
5 |
6 |
10 |
苏1 |
综合4 |
7 |
6 |
武汉大学 |
74.08 |
6 |
3 |
8 |
8 |
鄂1 |
综合5 |
8 |
9 |
中山大学 |
67.49 |
15 |
9 |
9 |
14 |
粤1 |
综合6 |
9 |
17 |
山东大学 |
67.40 |
11 |
10 |
14 |
4 |
鲁1 |
综合7 |
10 |
12 |
华中科技大学 |
67.22 |
16 |
23 |
7 |
59 |
鄂2 |
理工3 |
11 |
11 |
南开大学 |
66.62 |
19 |
14 |
10 |
16 |
津1 |
综合8 |
12 |
10 |
中国人民大学 |
66.54 |
9 |
11 |
17 |
13 |
京3 |
文法1 |
13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66.43 |
20 |
6 |
13 |
15 |
京4 |
师范1 |
14 |
13 |
四川大学 |
66.29 |
10 |
12 |
12 |
28 |
川1 |
综合9 |
15 |
1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65.62 |
13 |
15 |
11 |
25 |
皖1 |
理工4 |
16 |
14 |
吉林大学 |
64.56 |
12 |
20 |
15 |
17 |
吉1 |
综合10 |
17 |
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3.15 |
8 |
16 |
16 |
22 |
黑1 |
理工5 |
18 |
18 |
西安交通大学 |
61.86 |
17 |
17 |
18 |
12 |
陕1 |
理工6 |
19 |
22 |
东南大学 |
60.93 |
24 |
7 |
22 |
11 |
苏2 |
理工7 |
20 |
19 |
厦门大学 |
60.71 |
21 |
26 |
20 |
6 |
闽1 |
综合11 |
21 |
21 |
中南大学 |
58.66 |
18 |
18 |
24 |
32 |
湘1 |
理工8 |
22 |
24 |
天津大学 |
58.26 |
29 |
19 |
19 |
37 |
津2 |
理工9 |
23 |
23 |
同济大学 |
56.75 |
22 |
22 |
25 |
23 |
沪3 |
理工10 |
24 |
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6.04 |
14 |
31 |
26 |
31 |
京5 |
理工11 |
25 |
26 |
大连理工大学 |
55.05 |
26 |
30 |
21 |
33 |
辽1 |
理工12 |
在2011年大学评价结果中增加了一流大学的评选比例,共有25所大学当选为中国一流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为新增中国一流大学。中国一流大学的综合竞争力排名非常稳定,除山东大学上升8位,北京师范大学下降5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降4位以外,其它高校的排名波动都在3位以内。山东大学的排名有了较大的提升,从其一级指标排名来看,与2010年相比,山东大学的办学资源序、教学水平序以及学校声誉序均上升了5位以上,尤其是学校声誉序由第33位提升到第4位。而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资源序、教学水平序和学校声誉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果导致其综合竞争力由第8位下降到第13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四个一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果导致其综合竞争力由第20位下降到第24位。 2.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在评价对象中,重点大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2003年教育部统计资料中原有的重点大学,二是教育部直属大学,三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将贵州大学、青海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新增“211工程”重点高校纳入了本次重点大学评价范围内。一般来说,重点大学得到了国家充分的资助,基础普遍较好,在社会上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高校的最高水平。2011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如表3所示。
表3 2011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
2011 排名 |
2010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分 |
办学资源序 |
教学水平序 |
科学研究序 |
学校声誉序 |
省区序 |
类型序 |
1 |
1 |
北京大学 |
100.00 |
1 |
1 |
1 |
1 |
京1 |
综合1 |
2 |
2 |
清华大学 |
92.53 |
2 |
2 |
2 |
2 |
京2 |
理工1 |
3 |
3 |
浙江大学 |
87.36 |
3 |
4 |
3 |
3 |
浙1 |
综合2 |
4 |
4 |
复旦大学 |
77.43 |
4 |
8 |
5 |
7 |
沪1 |
综合3 |
5 |
7 |
上海交通大学 |
77.42 |
5 |
13 |
4 |
5 |
沪2 |
理工2 |
6 |
5 |
南京大学 |
74.22 |
7 |
5 |
6 |
10 |
苏1 |
综合4 |
7 |
6 |
武汉大学 |
74.08 |
6 |
3 |
8 |
8 |
鄂1 |
综合5 |
8 |
9 |
中山大学 |
67.49 |
15 |
9 |
9 |
14 |
粤1 |
综合6 |
9 |
17 |
山东大学 |
67.40 |
11 |
10 |
14 |
4 |
鲁1 |
综合7 |
10 |
12 |
华中科技大学 |
67.22 |
16 |
23 |
7 |
59 |
鄂2 |
理工3 |
11 |
11 |
南开大学 |
66.62 |
19 |
14 |
10 |
16 |
津1 |
综合8 |
12 |
10 |
中国人民大学 |
66.54 |
9 |
11 |
17 |
13 |
京3 |
文法1 |
13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66.43 |
20 |
6 |
13 |
15 |
京4 |
师范1 |
14 |
13 |
四川大学 |
66.29 |
10 |
12 |
12 |
28 |
川1 |
综合9 |
15 |
1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65.62 |
13 |
15 |
11 |
25 |
皖1 |
理工4 |
16 |
14 |
吉林大学 |
64.56 |
12 |
20 |
15 |
17 |
吉1 |
综合10 |
17 |
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3.15 |
8 |
16 |
16 |
22 |
黑1 |
理工5 |
18 |
18 |
西安交通大学 |
61.86 |
17 |
17 |
18 |
12 |
陕1 |
理工6 |
19 |
22 |
东南大学 |
60.93 |
24 |
7 |
22 |
11 |
苏2 |
理工7 |
20 |
19 |
厦门大学 |
60.71 |
21 |
26 |
20 |
6 |
闽1 |
综合11 |
从表3可以看出,重点大学前20强的排名基本保持稳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继续居于前4名,排名未发生任何变化。山东大学由第17名上升到第9名,北京师范大学由第8名下降到第13名,其它大学的排名波动均在3名以内。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20强排名的轻微波动说明,中国重点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各个大学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他们的排名有升有降,尽管波动不是很大,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大学的发展速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一般大学的数量众多,分布地域较广,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与重点大学相比,一般大学承担着更多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大学的教学水平类指标权重要大于科研产出类指标的权重。2011年共有610所一般大学参与评价,前20强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
2011排 |
2010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分 |
省市序 |
类型序 |
1 |
1 |
首都医科大学 |
100.00 |
京1 |
医药1 |
2 |
4 |
首都师范大学 |
86.16 |
京2 |
师范1 |
3 |
8 |
浙江工业大学 |
83.80 |
浙1 |
理工1 |
4 |
5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81.52 |
黑1 |
医药2 |
5 |
2 |
山西大学 |
81.45 |
晋1 |
综合1 |
6 |
9 |
扬州大学 |
81.41 |
苏1 |
综合2 |
7 |
11 |
河南大学 |
77.43 |
豫1 |
综合3 |
8 |
18 |
黑龙江大学 |
76.03 |
黑2 |
综合4 |
9 |
15 |
重庆医科大学 |
76.02 |
渝1 |
医药3 |
10 |
3 |
福建师范大学 |
75.72 |
闽1 |
师范2 |
11 |
13 |
南京工业大学 |
74.55 |
苏2 |
理工2 |
12 |
16 |
山东农业大学 |
74.40 |
鲁1 |
农林1 |
13 |
10 |
南方医科大学 |
73.85 |
粤1 |
医药4 |
14 |
7 |
中国医科大学 |
72.62 |
辽1 |
医药5 |
15 |
14 |
南京医科大学 |
72.58 |
苏3 |
医药6 |
16 |
---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71.80 |
京3 |
医药7 |
17 |
24 |
浙江师范大学 |
71.01 |
浙2 |
师范3 |
18 |
12 |
昆明理工大学 |
69.14 |
滇1 |
理工3 |
19 |
20 |
山东师范大学 |
68.88 |
鲁2 |
师范4 |
20 |
27 |
汕头大学 |
67.95 |
粤2 |
综合5 |
在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首都医科大学继续居于榜首,而且得分远远领先于排名第二的首都师范大学,说明在中国一般大学中首都医科大学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与重点大学相比,一般大学的排名波动幅度较大。从表4可以看到,在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中,黑龙江大学的排名波动为10名。浙江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排名波动都在5名以上(含5名)。 从一般大学的类型分布情况来看,医药类、理工类和农林类大学在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100强中所占的比例高于他们在610所一般大学中所占的比例,说明在一般大学竞争力行榜中,医药类、理工类和农林类大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之相反,师范类、文法类、民族类、艺体类高校在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100强中所占的比例低于这四类大学在全部一般大学中所占的比例,说明这四种类型的高校在一般大学中的竞争力较弱,如表5所示。
表5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100强学校类型分布
类 型 |
|
综合 |
理工 |
师范 |
医药 |
农林 |
文法 |
民族 |
艺体 |
在一般大学前100强中所占比例(%) |
16 |
28 |
17 |
21 |
7 |
8 |
0 |
3 |
在全部一般大学中所占比例(%) |
15.90 |
25.25 |
21.80 |
11.64 |
3.44 |
13.11 |
2.46 |
6.39 |
4.中国民办高校竞争力排行榜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补充和平衡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办高校蓬勃发展,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止2010年8月30日,全国共有350所民办高校。评估中心主要从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和声誉调查等三个方面采用14个二级指标对这350所民办高校进行评价,前10强名单如表6所示。
表6 中国民办高校竞争力前10强
2011排名 |
2010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分 |
省市序 |
类型序 |
1 |
1 |
江西蓝天学院 |
100 |
赣1 |
本科1 |
2 |
5 |
黄河科技学院 |
95.1 |
豫1 |
本科2 |
3 |
3 |
烟台南山学院 |
93.88 |
鲁1 |
本科3 |
4 |
7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84.58 |
湘1 |
本科4 |
5 |
2 |
西安外事学院 |
84.34 |
陕1 |
本科5 |
6 |
8 |
三江学院 |
82.2 |
苏1 |
本科6 |
7 |
10 |
长沙医学院 |
82.2 |
湘2 |
本科7 |
8 |
29 |
仰恩大学 |
81.54 |
闽1 |
本科8 |
9 |
--- |
南昌理工学院 |
80.52 |
赣2 |
本科9 |
10 |
27 |
西京学院 |
79.9 |
陕2 |
本科10 |
在中国民办高校竞争力前10强中,江西蓝天学院、黄河科技大学、烟台南山学院和西安外事学院仍然处于前5名,其中,江西蓝天学院继续居于榜首。总体来说,中国民办大学竞争力的排名波动很大,仰恩大学、南昌理工学院和西京学院进入前10强。在前10强中,仰恩大学和西京学院排名提升了20位左右。从类型来看,民办高校前10强全部为本科高校,说明具有本科招生资格的民办院校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三)中国大学本科专业竞争力排行榜 在2011年大学评价结果中,评估中心给出了192个本科专业的评价排行榜,从中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出每所大学所设专业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评价中心的专业等级划分标准,5★专业为排在前5%的重点优势专业,4★专业为排在6%~20%的优势专业,3★为排在21%~50%的良好专业,2★为排在51%~80%的一般专业,0★为排在81%~100%的较差专业[3]。表7为2011年25所中国一流大学的专业等级分布及其优秀率。
表7 2011年中国一流大学的专业等级分布及优秀率
排名 |
学校名称 |
专业总数 |
5★专业个数 |
4★专业个数 |
3★专业个数 |
2★专业个数 |
0★专业个数 |
专业优秀率(%) |
专业优秀率排名 |
1 |
北京大学 |
72 |
42 |
20 |
6 |
1 |
3 |
86.11 |
4 |
2 |
清华大学 |
47 |
33 |
10 |
2 |
2 |
0 |
91.49 |
2 |
3 |
浙江大学 |
103 |
50 |
34 |
16 |
3 |
0 |
81.55 |
5 |
4 |
复旦大学 |
63 |
27 |
17 |
11 |
7 |
1 |
69.84 |
11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70 |
9 |
37 |
14 |
5 |
5 |
65.71 |
16 |
6 |
南京大学 |
69 |
30 |
23 |
12 |
4 |
0 |
76.81 |
8 |
7 |
武汉大学 |
89 |
32 |
36 |
19 |
2 |
0 |
87.64 |
3 |
8 |
中山大学 |
90 |
31 |
27 |
25 |
4 |
3 |
64.44 |
18 |
9 |
山东大学 |
87 |
16 |
44 |
18 |
6 |
3 |
68.97 |
13 |
10 |
华中科技大学 |
69 |
20 |
28 |
15 |
3 |
3 |
69.57 |
12 |
11 |
南开大学 |
89 |
22 |
22 |
18 |
9 |
18 |
49.44 |
25 |
12 |
中国人民大学 |
49 |
22 |
10 |
11 |
2 |
4 |
65.31 |
17 |
13 |
北京师范大学 |
53 |
19 |
13 |
13 |
4 |
4 |
60.38 |
21 |
14 |
四川大学 |
101 |
23 |
42 |
26 |
7 |
3 |
64.36 |
19 |
1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7 |
13 |
12 |
2 |
0 |
0 |
92.59 |
1 |
16 |
吉林大学 |
108 |
23 |
40 |
31 |
11 |
3 |
58.33 |
22 |
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4 |
15 |
22 |
6 |
4 |
7 |
64.52 |
14 |
18 |
西安交通大学 |
62 |
20 |
28 |
9 |
4 |
1 |
77.42 |
6 |
19 |
东南大学 |
58 |
14 |
23 |
16 |
4 |
1 |
63.79 |
20 |
20 |
厦门大学 |
68 |
17 |
29 |
14 |
6 |
2 |
67.65 |
15 |
21 |
中南大学 |
70 |
21 |
33 |
13 |
2 |
1 |
77.14 |
7 |
22 |
天津大学 |
44 |
18 |
13 |
10 |
1 |
1 |
72.73 |
9 |
23 |
同济大学 |
74 |
11 |
27 |
21 |
11 |
4 |
51.35 |
24 |
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2 |
12 |
11 |
10 |
7 |
2 |
54.76 |
23 |
25 |
大连理工大学 |
52 |
13 |
24 |
11 |
2 |
2 |
71.15 |
10 |
注:专业优秀率是指该校5★和4★专业之和在该校专业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从2011年中国一流大学的专业等级分布及优秀率情况来看,中国一流大学普遍表现出学科专业“全而优”的特征。除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其它20所大学所开设的本科专业总数都超过50个。其中,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吉林大学开设的本科专业总数多达百余个,充分体现出这些高校“规模大、学科全”的办学特征。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少而精”的代表,学科专业数都少于50个,但是专业优秀率却高达91.49%和92.59%。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尽管开设的本科专业只有27个,但是这些专业的竞争力非常强,5★专业有13个,4★专业有12个,3★专业只有2个,2★和0★专业为0个。说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部的本科专业都达到了排名前50%以上的良好及以上水平。从专业优秀率方面来看,除南开大学外,其它24所大学的专业优秀率都在50%以上,南开大学为49.44%。这说明中国一流大学在本科专业竞争力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仅综合竞争力领先于其它高校,本科专业的竞争力也普遍处于优势地位。 三、结 论 第一,中国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大部分高校及教育资源都集中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陕西、武汉等城市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高校,这些高校成为支撑本地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主力[4]。与之相反,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的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稀缺,本地的高校数量很少,且高校的实力远不及其它省(市、自治区)。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逐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投资。2008年教育部新增5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分别是西藏、宁夏、青海、新疆和海南等省和自治区。由此看出,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努力缩小教育资源地区分布的差距。 第二,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北京、上海、江苏三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其高等教育竞争力也一直稳居前三名。青海、西藏、新疆、宁夏等西部地区的教育竞争力也一直落后于其它省(市、自治区)。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影响高校分布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内高校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该地区的高校就能得到充足的教育投资,能吸引优秀的教师,其生源也会优于其它地区。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就造就了经济发达地区在教育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实际上,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造成目前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在短期之内很难改变,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第三,重点、一般、民办三类高校层次突出,分别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获得的经费比较充足,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在综合竞争力方面,还是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重点高校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重点高校应该更多地面向国际,努力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对于一般大学而言,不要求全、求大,应该研究如何求专、求精,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出几个名牌专业,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近年来,民办大学虽然在我国蓬勃兴起,成为当地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但是,目前民办大学的公众认可度不高,排名波动很大。因此,民办大学更应该明确办学宗旨,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培养特色专业和特色人才[5]。 第四,中国重点大学整体实力稳步提升,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近年来,中国重点大学的综合竞争力、科研创新竞争力和学科专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从2011年大学评价原始数据来看,中国重点大学各个指标的原始得分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专利申请与授权数、发文量和被引频次、科研项目与经费等指标的增长速度很快。近年来,中国重点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位次和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从另一个角度考察,中国重点大学的排名尽管从整体来看保持稳定,但是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在2011年评价结果中,有20.8%的重点大学排名波动幅度在10名以上。这说明中国重点大学排名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同时,各个大学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推动着中国重点大学的发展,使其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第五,要以质量为核心提升中国大学竞争力。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这实际上为中国大学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大学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结合评价中心在世界大学评价中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可以发现,质量问题是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差距所在,并且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大学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中国高校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这样才能尽快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六,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质量、效益和国际化。首先是质量问题。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表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性,即数量快速增长,但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高校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发文量,以及esi顶尖论文数远远低于国外大学。sci、ssci、a&hci三大数据库所收录的中国高校论文数量快速提升,但被引频次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其次是效益问题。评估中心在评价指标中设有“科研效率与效益”二级指标,包含“人均产出率”和“万元产出率”两个三级指标。从这两个三级指标的计算结果中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的科研产出率普遍较低。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我国高校在各类国际性竞赛中的获奖数较低;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程度偏低。因此,对于中国大学,尤其是中国重点大学来说,在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中一定要坚持“质量、效益、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早日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理念与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7):23-36. [2] 邱均平,赵蓉英.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 [3] 邱均平,罗 力.中国大学评价的改进与完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3):19-28. [4] 邱均平,温芳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7):17-20. [5] 邱均平.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做法、结果分析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118-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