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聚焦根本任务,突出价值引领。围绕“立德、好学、乐教”主题,在全校开展深入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并形成改革重点举措。设立校内教师奖励体系的最高荣誉——“教书育人奖”,树立一批传道授业的导师典型,并在学校网站开设“交大名师”“学者笔谈”等专栏进行宣传报道,激励广大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制定《落实研究生指导教师立德树人职责规定》《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教师考核评价指导意见》等文件,将师德师风与学术道德要求贯穿于导师选聘、晋升、考核等各个环节,进一步落实导师的立德树人首要职责。
聚焦综合改革,完善质控体系。以博士生培养综合改革为牵引,推出“过程质控分流、培养过程督查、定期清理学籍、提升论文质量、培养质量评估”等系列举措,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控体系建设。建立研究生培养经费共担机制,将研究生招生名额向学术活跃度高、学生培养质量高的导师倾斜。全面开展学位论文自我抽检,将论文抽检质量与导师招生资格、学院招生指标及学位点建设与评估相挂钩。设立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每年遴选具有优秀科研素养的直博生100名,精心设置国际化、前沿性课程,并配备由校内高层次人才与海内外名师组成的导师组进行联合指导。实行优秀博士生荣誉奖学金制度,明确“助教、助研、助管”的岗位职责与定岗标准。
聚焦导师队伍,提升育人能力。将导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对进入学校长聘体系的教授和副教授直接认定博士生招生资格;规定在读博士生人数上限和当年度招生限额,超过上限的导师将停止招生;试点将博导考核与教师聘期考核相结合,减少考核次数,强化导师育人意识并加大精力投入。实行导师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制度,促进导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学校2600余名博士生导师中,讲席教授、特聘教授占比15%,长聘教授、副教授占比13%,近600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与国内20余家行业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聘请百余位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组成联合团队,针对行业需求开展精准“定制”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聚焦就业引导,培养家国情怀。每年召开全校就业引导大会,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高质量学术就业为牵引,强化研究生的责任意识,积极培育“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研究生教育文化,树立“培育家国情怀、成就栋梁之材”的鲜明导向。推出博士生高水平学术就业支持计划,设立奖助学金,支持有志于从事学术的毕业生赴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访学、进修。对接行业需求,深化实践教育,将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实践锻炼纳入培养计划,加强研究生的行业教育、国情教育。开展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鼓励学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学术研究,努力培育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