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系统部署、深入落实《教育部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部省战略合作走深走实,努力为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高点谋划、同题共答,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教育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紧密联系、深入会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对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将部省战略合作工作列入创新龙江建设重要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督办重要项目。召开全省创新发展大会,出台“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等政策,制定《部省战略合作工作任务清单》《重大事项清单》,将合作内容凝练为“一条主线、两区四高地、八个重大项目”,明确29个任务事项,逐条对照、逐项落实,构建省级统筹、部门联动、市地推进的协调联动机制。部省紧密联系对接,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亲力部署推进,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到黑龙江省调研考察高等研究院建设、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等,相关司局负责同志现场对接,在政策增量、试点先行、平台支撑、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黑龙江省积极用好相关政策支持,已推动32项支持政策、改革试点、重大平台和资金项目落地。将部省共建任务落实情况列入对各地市目标考核、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值性评价,围绕创先排名、创优晋级、创新突破,设立重大进展、重大突破、重大贡献奖;颁布《黑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压紧压实责任、确保落细落实。
高质提升、同担使命,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召开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议,切实践行“四零承诺”(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义务教育联盟全面覆盖农村学校、托管帮扶全面覆盖县域高中。在教育部支持下,在基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上先行先试,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以优质均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吸引留住人才。依托“国培计划”,协调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国内高水平师范大学优质资源,实施黑龙江省边境县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三年会战”,为18个边境县打造标准化教师发展机构和样板校,助力边境县教育质量提升。教育部将黑河市嫩江市纳入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符合县域实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围绕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建立服务边境县联席会议制度,创建边境县协同发展联盟,研制边境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11条措施。组建中国智慧农业等3个全国性涉农类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科技推广服务队、专家工作站35个,组织高校“一校一县”对口服务18个边境县农业生产,“边境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累计培训3.1万人次。建设“科技小院”33个,加快推进农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助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高标引领、同向发力,打造区域教育特色。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集聚融合服务龙江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协同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集聚融合发展。健全技术技能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出台中职与本科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25所“双高”学校44个专业点全面开展贯通培养,中高职贯通培养实现职业学校全覆盖。部省共建黑龙江高等研究院,汇聚16所理工科高校和中国一重等45家重点制造业企业、科研院所服务龙江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和“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设“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科特迪瓦鲁班工坊”,积极参与中国——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举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着力构建多专业领域覆盖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格局。
高效落实、同研共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龙江科技英才春雁”“龙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2023年高校引进博士及副高级以上人才831人,净流入594人,净流入人才比2022年增长159%。实施优秀硕博士论文立项资助计划、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培养挖掘基础研究“新秀”,扩充青年人才梯队。实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布局建设12个省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支撑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加快实施省“双一流”建设,省委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建设10所高水平大学和141个优势特色学科。4所高校入选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实施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学科交叉、协同攻关的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成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农业成果转化联盟”,推出“汇智龙江”成果路演推介活动,2023年全省新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506项,经济收益48.1亿元。启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贯通成果培育、融通中试孵化、畅通产业路径的“三通工程”和进企业、进园区、进县域的“三进”行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