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凯发k8国际唯一首页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凯发官网入口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这对于指导社会各界进一步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尤其是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

国家兴旺,贵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人才还比较缺乏,尤其是缺少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师。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比较短,仅为8.5年,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劳动者素质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严格规范的科学教育不足,正如原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生前尖锐指出的那样,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不高,导致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较低。中国科协开展的第七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2007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2.25%,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普遍较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直接影响到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而且影响到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已成为严重制约创新型人才产生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必须以广大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大幅度提高为基础,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宏大公众群体,就不会形成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大好局面,自主创新也就失去了源泉和动力。因此,必须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来考虑,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利用各种媒介手段,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深入持久的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努力营造激励创新、鼓励冒尖、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诚实守信的精神,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中心

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中心位置,在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精辟论述,是《规划纲要》文本的崭新亮点。

一是把基于科学素质的能力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高素质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适应。正是基于这种判断,《规划纲要》文本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促进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并明确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战略主题,通过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规划纲要》文本始终把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基础性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明确了目标和要求。

二是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教育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规划纲要》文本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提高科学素质为核心,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提出了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在中小学阶段,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在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阶段,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任务,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还要承担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社会责任;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这样,始终把目光瞄向社会需要,着力提高科学素质,构成了一个上下互通、左右互联的立交桥式的培养体系,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素质基础。

三是明确了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和保障措施。《规划纲要》文本专设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一章并置于其他各项体制改革之首,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改革发展方向,成为《规划纲要》的重要亮点。在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方面,明确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调要大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注重学思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营造自由探索的环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在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方面,要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这些都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思想,也赋予了科学素质工作新的内容、新的任务。

科技团体大有可为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指出:“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多种渠道,但科学教育是最有效的主渠道。作为科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科学教育,在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协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在推动校外科学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

《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12日第4版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