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合理利用与现代农业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自然资源约束矛盾凸显、产品供求关系偏紧、生产经营机制创新有待突破、市场竞争能力有待加强等等。如何弥补人多地少的短板,如何克服资源紧缺制约呢?一般认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应当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就宏观对策而言,一是要坚持应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要按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要求,努力提高种养殖大户集约经营和家庭农场开发水平,加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力度,培育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二是要坚持应用现代组织方式发展农业。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从而有效整合农业资源,着力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三是要坚持应用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农业。加强对农业生物技术、信息应用技术、食品安全技术、高效设施农业、科学施肥用药、农业生产机械等的研究,尤其是在作物遗传育种、良种优化培育、高产优质栽培、高效生产技术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以高新技术逐步改造或者替代传统技术,着力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四是要坚持应用科技普及推广发展农业。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现推广主体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并全力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有效对接的问题,加快高新技术应用和推广普及,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五是要坚持应用生态文明理念转型农业。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和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随着技术进步,人们利用资源的强度增大,浪费资源与单向利用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必须着力提高人与自然协调性,以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改造农业,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环境友好与建设美丽乡村
坚持环境友好、建设美丽乡村,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积极培育新型农民。不言而喻,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尤其需要具有开阔视野、科技素质、市场意识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农民。应不断加强乡村教育事业,在办好义务教育之外,要大力兴办职业教育与乡村创业教育,特别应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新型职业农业培训,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优化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基层单位与行业协会等教育培训资源,强化对培训机构与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打造立体化、复合式、多方式、多维度的现代乡村创业致富与绿色开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扩大创业教育培训规模,提高科技创业培训质量。
坚持环境友好、建设美丽乡村,关键的是要更新观念,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在工业化、城市化仍在加快进程的今天,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不仅是克服弊端的重要决策,而且更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主要举措。无论出于全球环境保护的需要,还是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贸易保护的需要,生态安全设计、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已成为现代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谁在环境友好的产品设计、技术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在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创业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我们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乡村生活消费等向着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通过将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理念渗透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将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体现在价格、财税、金融和贸易政策中,使我国真正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坚持环境友好、建设美丽乡村,突破点是“四化同步”,助推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是新形势下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应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工业化为支撑、以信息化为动力、以城镇化为依托,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这就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中的集成运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从实践意义认识,建设美丽乡村,应大力推进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以工业的理念和环保的要求,促进龙头企业特别是乡镇农工企业、涉农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城镇的产业引领、规模化带动效应以及在吸引资金、更新技术装备和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构建美丽乡村的建设格局、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和区域生态文明格局,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
毫无疑问,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从广义上说,在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更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经验表明,绿色经济,和谐社会,永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关系现代生存,而且影响子孙后代。有资料显示,20世纪的100年中,美国累计消费了大约350亿吨石油、73吨钢材、2亿吨铝、100亿吨水泥,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目前仍然消费了全球50%以上的矿产资源和60%以上的能源,排放了大量污染物,为全球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地位,从根本上摒弃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为全球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关键环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只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生活需要。坚持绿色发展,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加快发展,这是互相支撑的辩证关系,不可片面理解,不可盲目冒进。要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制定目标,通过适应性变化和优化性调整达到最佳状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绿色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发展包括经济发展、人的发展和环境的发展,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而且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富强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进步与和谐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重要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理念,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评价标准。建设生态文明,要统筹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友好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坚持绿色发展,力求消除经济活动对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既要生态又要生存的文明形态,更是一种让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的文明形态。而绿色发展追求的目标也不仅仅是gdp的增长速度,而是人民群众福祉的最大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淡水与绿色安全食品等生产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迫切。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最为本质的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创造一个适合于人的本性的良好生态环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建设农业强国与美丽乡村一定要闯新路、创机制,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技术构建绿色发展体系,以求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常驻,让和谐相伴,让幸福常在。
(作者:翁伯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伟利,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