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就是让姚明成为姚明,让郭晶晶成为郭晶晶; 糟糕的教育就是让姚明去跳水,让郭晶晶去打篮球。”华东师大校长培训中心吴志 的一番话引出话题。
日前,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等主办的相关教育研讨会在奉贤中学举行,中外专家交流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经验。
让学生知道“他将成为谁”
“你是谁,你将成为谁?”刚进奉贤中学时,徐凯面对这个问题,一脸茫然。今年,他考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他要感谢的是高中的一份调查问卷。
奉贤中学校长季洪旭介绍,学生刚入校时,都要接受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相关问卷调查。经过测试,徐凯发现自己属于企业型与社会型交织的类型,善言谈、有野心,具有领导才能是他的潜能所在,适合职业是金融工作者等。
在小徐同学看来,这给他提供了方向,最终他进入创新素养实验班,选修了相关课程。季洪旭认为,高中能够开出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是激发他们兴趣和潜能的关键。奉贤中学打出“社团课”概念,学生对科技、人文、社会、生活等领域感兴趣,都能在社团课里补充养分。
国际校长联盟主席、芬兰中学校长协会会长柏克介绍,在芬兰高中,课程是随着学生兴趣而流动的。比如说,一个学生擅长数理方面,可是他又对音乐感兴趣,他可以去以音乐见长的高中选修相关课程。即使是高中和职校之间也是相通的,对电气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在高中学习数学、物理等课程,每周也有固定时间,去周边的职校进行电气方面的实训操作,“不是学生跟着学校转,而是课程围着学生转”。
教超常学生不能“填鸭式”
在全国各地,一些中学开出“少儿班”、“少年班”,招收智力超常学生。专家提出,对于这部分资优学生的教育,不能仅靠灌输知识的做法。
北京八中探索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近30年,招收10岁左右智力超常学生,用4年时间完成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和初高中共8年的学业。“但是少儿班的体育课,比普通班还多。”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介绍,少儿班自然体育课,每周约5节,在4年课程中,唯有体育总课时远远超过普通班8年的总课时。每周有半天时间,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户外锻炼,如远足、登山、骑自行车、游泳、跳水等。学校经过调查,在少儿班,自然体育课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课程。
与会专家认为,不管是对智力超常还是普通的学生来说,综合素养同样不可或缺。来自北京、浙江等地的不少中学都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非智力个性因素(求知欲、自我意识、坚持性、独立性等)与学习成绩之间相关显著,非智力个性特征良好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非智力个性特征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稳定,或者成绩中等偏下。
一张试卷评价不出好学生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提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教育,在评价方式上要破除“唯分数论”,仅凭一张试卷评价不出好学生。
“期末一个分数、一份评语的简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育才中学校长陈青云介绍,学业评价上,与分数相比,老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经历和发展态势。学校开发了课程数字化平台,借助网络的即时性,老师随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学生的一次发言、一次作业,甚至是一个动作,都能获得关注和点评。老师评语多以欣赏型和发现型为主。
研讨会上,不少校长提出,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多维度,除了知识与能力,学生体质、品德、心理、交际等状况都应该受关注;学习过程中,老师也应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养成、培养合作精神等。(彭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