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学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芳 |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凝练,即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的高等学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得以生存、运转和发展的基本精神依托。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大学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走出大学校门近6000万的大学生、研究生成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神五”、“神六”、“神七”的技术骨干,“蛟龙号”的总设计师正是这些青年大学生、研究生的优秀代表。毋庸置疑,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记载着高等学校和广大师生多年如一日的奋斗和奉献,书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厚重历史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当今时代,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多,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一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有所滋长。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掌握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始终保持先进性,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 积蓄力量,齐心协力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深厚的行为与价值规范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中,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地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价值规范中,并以此作为基础,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师生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大学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办学理念,贯穿在大学办学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我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担负着服务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水平,才能保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 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塑造大学精神为精髓。大学精神的塑造是大学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具体化,其内蕴的创新性、开放性、批判性、社会关怀性等基本特征,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有着高度的关联和内在的契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以塑造大学精神为精髓,是推进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也是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 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培养和谐校园文化为主题。人创造环境,环境塑造人。校园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师生创造的精华,是时代的记忆,是精神的传承。作为大学的软环境,校园文化对于人的成长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我们倡导要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但绝不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在高校校园里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高校校园里,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做引领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求大学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者、践行者和宣传者。大学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的头脑,通过舆论、教育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方式,让师生亲身实践,领略精髓要义。除此之外,大学还要利用自身优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空间。 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关注师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塑造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地转化在价值认同、弘扬主旋律、兼容并包、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启发广大师生,从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四有”新人奠定价值基础。 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不断地推进高校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通过加强领导、精心部署、顶层设计、整体联动、重视细节等方式,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学科发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后勤服务、党的建设等方面,不断地推进高校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只有努力构建起运转有序、民主高效的制度和机制,才能切实地将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