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凯发官网入口

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
关于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李云中
【摘要】: 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保证。目前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过细、资源配置乏力、经费投入不足、服务功能不强、发展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需要改革创新。应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形成大教育科研的格局; 明确地位,增强功能,为教育科研提供经费保障;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教育科研机构自身建设;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形成多元化的教育科研发展模式; 加强协作,整合资源,推动区域教育科研事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 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xjk06bjl010) 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李云中,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社长、总编,高级教师,湖南长沙,410005。
【文章来源】湖南社会科学2011 /6
    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及其效益的实现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来保证。要确保教育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本文从当今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改革与创新的原则和对策建议。
    一、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正在逐步理顺,教育科研的组织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教育科研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凸显,我国目前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以湖南为例,作为一个教育大省,湖南的教育科研资源丰富,教育科研的基础也较好,特别是从2001 年组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来,基本理顺了全省各类教育科研的管理职能,逐步规范了教育科研的宏观管理,从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入手,加强了对教育科研的规范、导向、组织和监管力度,统一了全省教育科研的步调,建立了省域教育科研的网络,教育科研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教育科研管理体制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还不相适应,与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概而言之,目前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及教育科研整体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1. 条块分割过细。目前教育科研管理的计划经济成分较重,更多的是用行政管理的思路对教育科研单位进行管理,包括单位级别、人事安排、人员调配、工作目标等,严格按行政区划、所属单位分块管理,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教育科研机构两张皮,省、市、县教育科研机构联系松散。
    2. 资源配置乏力。因管理体制的制约,区域内的教育科研资源难以整合,难以形成合力。往往是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自设篱藩,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交流困难,重复投资,缺乏生机和活力。
    3. 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地方财政只拨给教育科研机构人头经费,科研经费、办公经费紧缺,而受政策、管理职能的局限,教育科研机构自我发展、自筹经费的能力欠缺,科研活动难以开展,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4. 服务功能不强。教育科研切入教育改革实践不够,走向市场缓慢,为教育和学校发展决策服务、为基层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功能难以体现,科研人员的价值往往表现为写些文章、评个职称、享受待遇,缺乏发展的观念、创业的激情、事业的追求,教育科研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难以实现。
    5. 发展模式单一。教育科研单位沿用传统的科研模式,从事一些表象的研究,在发展上创新不够,特别是地方教育科研单位,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人员结构不合理,科研水平上不去,只能开展一般性的教学指导和科研工作,运行成本高,发展缓慢,效益难以体现。
    二、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当今教育科研管理体制以及整个教育科研发展现状的分析,对现行教育科研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到教育内外诸多因素的调整,在改革思路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人文科学开始流行并在教育界生根的主体和主体性,强调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在实践中的能动性。“主体性是现代人应具有的重要素质。”[1]在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中首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即落实教育科研的地位,保证教育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教育科研具有科技属性和教育属性[2],在充满各种变数的科技时代里,由于现代科技的主体建构和技术活动的价值承载及其复杂性,教育科研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伴随着风险的不确定性的活动。教育科研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对于教育科研乃至整个教育的改革发展不可或缺。教育科研地位的落实,重点是不可作为行政附庸抑或装饰; 教育科研能动性的发挥,旨在突出教育科研的利益主体地位。
    2. 可持续性原则。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教育科研自身发展规律,这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有可能推进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那么,教育科研有哪些自身发展规律? 或者说在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中所呈现出的轴、线、点,有哪些是属于教育科研内在规律所致? 这是关于教育科研的原研究问题,隶属于对教育科研自身的基础研究领域。这特别需要全社会,包括教育行政、学校,以及教育科研机构的积极探索和系统分析。所幸的是,经过百十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教育科研的自身发展规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清晰可见。也就是说,遵循教育科研自身发展规律已经有了可能性。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改革削弱或影响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则是不成功的。
    3. 协调性原则。当今的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关键在于形成多方互动协调推进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概括起来,教育行政与教育科研、学校与教育科研,以及教育科研相互之间,都存在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达尔认为,“良好的目的彼此常常存在冲突,而资源又有限,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的政策决定,几乎总是需要权衡,需要对不同目的进行平衡”[3]。这是对协调的必要性的认识。“现代制度的公共性、客观性,使妥协的问题被非道德化为一个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4],这是对协调的可能性的认知。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协调和理顺教育科研内外部的诸多关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教育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
    4. 效益性原则。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教育科研及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然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科研体制改革的方向。教育科研是社会公益事业,必然具有社会效益; 但教育科研对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具有面向市场的功能,应体现其经济效益。如教育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需要智力、品牌、资金等要素的投入,自然就有实现经济效益的追求。当今的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基本方向是要“坚持以学校为创新主体、教研机构为主导、政府统筹为保障,加快建立现代教育科研管理体制”[5]。这是保障教育科研质量与效益的关键。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应讲求教育科研的效益,并通过改革实现教育科研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深化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是协调或调整教育科研内外诸多因素相互关系的总体性制度安排和相应的规范体系,包括教育科研决策体系,教育科研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体系,教育科研调节体系,教育科研组织体系,涉及各级政府、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研决策权的划分和相互关系,教育科研决策实现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各教育科研决策者的利益和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教育科研机构、学校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等。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的实质在于解决如何组织和管理教育科研资源及效益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教育科研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从管理体制改革入手,从领导体制、管理方式、职能划分、机构设置、运行模式、经费投向、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整,冲破集中计划束缚,打破教育科研的封闭局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高效充满活力的教育科研管理新机制,促进、引导和规范教育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
    1. 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形成大教育科研的格局。政府应加强统筹,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赋予教育科研部门更多的职能,真正使教育科研部门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教育教学指导必须紧紧依靠的部门。充分发挥省级教科院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省教科院成为全省教育宏观决策的智囊团,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研教改的引航站,成为我省教育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连接的主平台,成为全省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应明确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职能,上级教育科研机构将下级教育科研机构纳入业务管理范畴,统一部署教育科研工作,对下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业务工作进行评估,统筹区域内的教育科研资源,以形成大教育科研的格局。
    2. 明确地位,增强功能,为教育科研提供经费保障。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决策和政策咨询服务中心,是衡量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应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明确,教育科研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产品是公共产品,其效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政府应确保教育科研经费投入,落实教育科研单位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保证教育科研单位人员基本工资,保证正常的科研业务经费。同时,教育科研单位也应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优势,搞好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推进教育科研产业开发,积极开辟社会投资教育科研事业的新渠道,体现教育科研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3.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教育科研机构自身建设。教育科研机构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载体,是区域内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业务管理部门,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是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应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标准,推进教育科研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教育科研机构应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竞争危机意识、科研效益意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自身功能定位、所有制结构形式、人事与分配制度诸方面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通过有效的服务实现教育科研应有的效益。
    4.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形成多元化的教育科研发展模式。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区域教育科研工作的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形成教育科研工作一盘棋的思路和格局。同时,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教育科研机构的优势和特点,鼓励创新,鼓励冒尖,鼓励创造工作特色,典型引路,示范带头,因势利导,推动全局,形成多元化的教育科研发展模式。
    5. 加强协作,整合资源,推动区域教育科研事业科学发展。教育科研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论是一个项目的完成,还是一项成果的推广,都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当今社会,合作共赢是一种大趋势大主题,躲进“象牙塔”,自我封闭,画地为牢,孤芳自赏,孤军奋战,是不能成就事业的,也是没有出路的。教育科研更讲究合作共赢,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区域,不论是完成一个科研课题,还是推动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都必须加强协作,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整体推进区域教育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
    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相关政策的调整,触及到一些部门的利益,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思想,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实践,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也才能实现教育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 《主体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115页。
    [2]聂劲松、邹飞雁:《中国百年教研制度审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152-154页。
    [3]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第79页。
    [4]转引自李江源: 《论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妥协机制和妥协程度》,《教育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8年第3 期。
    [5]郭开朗:《以强有力的教育科研支撑推动教育强省建设》,《当代教育论坛》,2011 年第5期。
 
————网站导航————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凯发k8国际唯一 copyright@2013 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