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凯发官网入口

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
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文莉
(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 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高校公共选修课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如课程结构失调, 对公共选修课认知有偏差, 课程管理难度大、监督力度不够, 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等等,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从丰富课程资源、健全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问题; 建议
    【文章来源】2011 年第1 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文莉( 1974- ) , 女, 湖南衡阳人,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不同学科的学生开设的、具有可选择性的非专业类课程, 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自1999 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公共选修课, 其间各高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管理操作过程中, 仍存在不少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教学管理角度出发, 就目前的公共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一、公共选修课的设置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借鉴前苏联模式实行学年制。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传统的高教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其主要弊端是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基础学养狭窄, 这严重影响了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知识面广、应变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当今时代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的发展, 愈来愈呈现综合、交错的趋势, 许多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往往在交叉点和结合部出现, 因此, 鼓励在这种交叉点和结合部培育人才、创造成果, 也正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设置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就是要在本科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 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逐步为学生提供一批基础扎实、学养宽厚的课程, 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 拓宽知识面, 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得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 使单科化的专才教育向整体化的通识教育转变, 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1. 总体开课数量不足, 课程类别结构失调
    首先, 目前的公共选修课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自愿申报进行开设, 课程开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或业余爱好。一些院校在扩大规模后师资力量比较紧张, 繁忙的专业课教学任务与科研等压力导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不少开课教师是资历较浅且工作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 甚至是教辅和实验人员。由于学校和院系对于公共选修课缺乏系统调研, 没有制定出一套规范的课程目录, 而公共选修课教学任务又是软任务,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与否全凭教师的主观因素, 学校并无硬性规定, 致使课程开设数量有限。
    其次, 课程类别结构失调。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 尽管涵盖了文学、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管理学和医学等七大门类, 但就我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课和选课情况来看, 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类课程开课数量多, 且选课人数爆满, 而其他类学科不仅开课门类少, 且门庭冷落。这种公共选修课类别结构失调, 难以满足对多学科门类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要求。
    2. 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不足, 教师认识有偏差
    从学校方面看, 公共选修课建设的力度还不够, 缺乏激励机制。学校很少采取措施来吸引一些专业突出、经验丰富、必修课学生评价很高的名师、教授主动来开课, 精品课程更是极少。对于人数众多、课堂管理难度大的公共选修课而言, 在工作量计算时, 公共选修课比专业课要少的多。从教师方面看, 一些教师对开设选修课的意义还不够明确,教学缺少规范, 备课不足, 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对公共选修课所选的课程初步涉猎即可, 因而在主观上不自觉地降低了教学要求。另外, 一些教师把自己开设的专业课改头换面当公共选修课来开设,使得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无异。这对跨学院跨专业选课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增加了难度, 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选课兴趣。
    3. 管理难度大, 监管力度不足
    对于许多学校来说, 公共选修课一般安排在“非正式”时段( 如晚上、休息日等) , 这给教学监督检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部分抱有混学分心态的学生经常缺勤, 也难以被发现。另外, 部分教学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的考试要求及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的监督均不像专业课那样严格。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和功利性
    在选课过程中, 由于多数高校只提供选课目录, 因此学生对所选课程不太了解, 学生选修哪门课程主要取决于课程名称, 以及上一级同学的介绍,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生对优化自己知识技能结构的目标并不明确, 无计划选课, 最后导致“选而不修”; 部分学生选课避难就易, 选择那些学得轻松、课堂管理不严且考试容易通过的课程修读, 存在较强的功利性。[ 1]
    三、加强公共选修课管理的建议
    1. 统筹规划, 丰富公共选修课资源
    首先, 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 学校可根据各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面考虑各专业教学计划总体构成的基础上, 对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的规划, 构建合理的开课目录体系。开课课程应注意学科结构的合理化, 注意选修课门类的全面和均衡, 使不同类别选修课程的比例趋向合理、均衡。可按学科相近原则将公共选修课划分为相应的几大类, 如人文社科类、自然科技类、经济管理类、体育艺术类等; 此外, 还要建设一批有关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 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 2]
    其次, 学校要从教学激励机制入手, 给予和非公共选修课相同的课程地位和课酬, 重视公共选修课及其教学管理,调动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可以聘请校外知名教授、专家、企业成功人士来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 以丰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资源; 同时各院系动员和组织一批学术造诣高、对本学科有深入研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学科带头人开设一些有创造性、前瞻性的公共选修课, 以提升公共选修课的质量, 打造精品课程。
    第三, 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公共选修课的同时, 要完善公共选修课的开课规范和评价标准, 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应有一套严格的审核制度, 可以成立教学评估委员会,对开课教师的资格、知识背景、教学经验、开课内容以及开课的必要性等进行评估, 杜绝开设公共选修课的随意性。
    2. 加强选课管理, 正确引导学生选课
    为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学校对学生选课要有某些限制或规定。例如, 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应修一定学分的自然科学类课程, 而理科或工课专业的学生应修一定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还应规定学生必须在某几个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中修满一定量的学分。若在相同课程模块选修超过规定的学分, 则超出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混学分的现象, 还可以引导学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接触不同学科的信息, 接受其他学科的训练,实现知识结构的学科交叉。另外,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学校管理部门可在网上公布《选课指南》 , 包括选课系统操作指南、课程目录、课程简介、教学计划、教师简介等内容, 丰富学生选课信息。之后, 学校还要提供教师试讲和学生试听的选课环节, 可以在每学期前两周让学生自由听课、改选课程或退课, 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具体课程,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避免盲目性。
    3.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健全考核方式
    公共选修课学生人数多且来自不同的院系, 迟到、早退及缺课现象比较普遍, 任课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感, 对学生严格要求, 控制好课堂教学秩序。对于人数众多的课程可采取任课教师负责抽查、班干部课前点名等管理办法。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可委托校学生会学习部对公共选修课出勤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如果学生缺课超过三分之一总课时,即可取消其参加考核的资格。通过这些必要的管理手段,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在考核制度上, 教师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 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可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平时成绩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强调日常教学的重要性。期末考查核时,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 灵活运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撰写调查报告或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等形式, 对学生作出成绩评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还应加强监督, 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学生的试卷、论文及报告等进行抽查。
    4.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应制定和实施课程质量调查制度。对已经开设的课程, 每学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通过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评价、网上评教等形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并安排督导员不定期听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任课教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的重视程度, 并能有效遏制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放任自流、疏于管理等现象,改变以往公共选修课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同时, 管理部门应适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院系, 帮助院系及时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 督促其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部门可每2~ 4 年评估一次, 对于多方评价差且不改进的教师实行淘汰机制,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参考文献
    [1] 于京珍,王丽,马春晓.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3) .
    [2] 关勤.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j].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4).
    [3] 邓责梦.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 .
 
————网站导航————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凯发k8国际唯一 copyright@2013 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