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凯发官网入口

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
论高校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设置与教学管理——以文山学院为例
陆晓燕(文山学院初等教育系, 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 高校公共任意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充分发挥公共任意选修课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文章结合文山学院的实际情况, 调查并分析了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设置、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就如何提高公共任意选修课质量作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任意选修课; 课程设置; 教学管理; 选课指导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09y0450)
     【作者简介】: 陆晓燕( 1972- ) , 女, 壮族, 云南丘北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文章来源】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12月
     为实施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各高校都开设了跨学科、跨专业的公共任意选修课。公共任意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在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设置和教学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教师认识不到位、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资源紧缺、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等, 使公共任意选修课开设的效果受到了影响。鉴于此, 笔者结合文山学院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设置与教学管理的情况, 分别对2007级、2008级和2009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了文山学院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设置、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一、公共任意选修课的现状
     为确保公共任意选修课的实施, 学校建立了公共任意选修课管理制度, 制订了《文山学院学分制任选课的开课及选课办法》。对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设置、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必须修完规定学分( 12分) 的选修课, 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 要求学生必须选修跨专业的公共任意选修课。对所开课程以及开课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作出了明文规定: 要求开课教师填写选修课申请表, 并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 对拟开设的课程和任课教师资格进行评审, 经核准后方能开课。关于公共任意选修课的教学, 学校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公共任意选修课必须有教学大纲、讲义(教案) 及可供选用的教材或相关参考资料。
     学校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不断得到完善, 从1999年学校开设任意选修课至今, 累积达110余门课程。
     二、公共任意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方面
     调查显示, 在“你认为选修课教师在教学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表现”: 12% 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应付了事”; 33.7% 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一般; 23.2% 的学生认为选修课课程是“教师想教而学生不想学”或是“ 不想学” 的(因为已经没有其它课程可供选择了)。究其原因:
     1部分教师对开设任意选修课的意义不够明确, 或立足点太低。有的教只是泛泛地认识到开设任意选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对于任意选修课如何转化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更深层次、更具体的问题却很少思考。有的教师甚至认为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非专业的, 学习时只须摄取教学内容的一二即可, 所以教学要求放松, 对学生要求也不够严格,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对公共任意选修课的重视不够。有的教师开设任意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时数, 开课时不考虑选课学生的基础知识,将自己所上的专业课改头换面作为公共任意选修课来开设, 专业性太强, 使得学科基础缺乏的学生很难接受。有的课程教学内容太少, 只适合开设专题讲座。有的课程教学深度不够, 开课质量不高的情况有所存在。有的教师为了增加选课的学生人数,上课时常以观看影碟或听歌曲为教学内容, 期末考试要求不严, 影响了公共任意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有的教师对选课学生采取“宽进宽出”的做法, 使得选修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意义大打折扣。
     3教师开设公共任意选修课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课程资源紧缺。由于学校相继进行了校内人事制度分配改革, 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考评越来越严格, 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好好建设一门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通识”性质的公共任意选修课, 开设公共任意选修课只对那些工作量不满的教师有吸引力。[ 1] 据统计, 近年来有38.3%的课程只开设了一学期后就停开了, 使得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课程资源紧缺。
     (二) 学生方面
     1选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调查显示,“您在选择某门课程时主要考虑的是”: 45.9% 的学生考虑的是“学以致用”; 43.4% 的学生考虑的是“拓展知识”; 9.2% 的学生考虑的是“学分容易拿”;1.5%的学生考虑的是“ 随大流”。统计显示, 有89.3%的学生是想通过选修课学到知识的。但是网上选课系统提供给学生有关待选课程的信息比较少,学生在选课时仅仅根据课程名称来猜测课程的内容和性质, 致使学生盲目选课, 很多学生选课后才发现该课程与自己预想的相差较远, 同时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也反映在他们避重就轻的思想上, 多数学生对欣赏类、操作性等课程的热情很高, 如《音乐欣赏》、《影视艺术鉴赏》、《舞蹈》 等; 而对一些真正具有“ 通识” 意义的课程却反应冷淡, 如《环境保护概论》、《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概论》 等。
     2对公共任意选修课缺乏足够的认识, 学习态度不端正。调查显示, 在“您认为影响您选修课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12% 的学生认为是“大班教学”; 12.7% 的学生认为是”自己没有安排好学习时间”; 26.4% 学生认为是” 对选修课重视不够”;48.9%学生认为是“没有选到自己想选的课程”。多数学生对高校开设公共任意选修课的目的不了解,他们选修公共任意选修课完全是为了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 以便能顺利毕业。在选课时避难就易, 选择一些相对容易通过、给分高的课程修读, 或者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修读等, 而对于一些课程如《教育评价》、《教育统计》 等课程, 因选课学生人数较少而停开。学生的这种选课现象反映了学生的功利心理,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也违背了开设任意选修课的初衷。
     3学生对学校开设公共任意选修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 出现了“选而不修”现象。公共任意选修课一般是大班教学( 100~ 120人一个班) , 教师上课不可能每次都点名, 学生逃课现象严重; 有的学生虽然每节课都按时去, 但是大多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 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 忙于自己的私事, 始终处于一种“隐形逃课”的状态。另外, 公共任意选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或是晚上, 难免与各种课外活动发生冲突, 有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种“竞技”, 也有部分纪律性不强的学生伺机寻找借口逃课, 教师缺乏良好的措施加以制止, 使得学生逃课现象严重。
     (三) 课程设置方面
     1开课总量不足, 学生选课的余地不大。调查显示, 在 您对我校选修课的设置情况: 41.9% 的学生“基本满意”; 39.4% 的学生“一般”; 15% 的学生“不满意”; 只有3.7% 的学生认为“很满意”。从近年来学校开设的公共任意选修课课程与选课学生人次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课程门数较少而选课学生人次较多, 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而公共任意选修课门数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使学生选课受限,学生反映要选到满意的课程比较困难。
     2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有的课程专业性过强,适应面较窄; 有的课程内容陈旧, 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 由于学校对开课人数有所限制, 使得有些课程由于选修的人数不足而不能开班, 因此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愿望; 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由于受选课人数的限制(最多120人) 而无法满足学生要求。从所开的课程性质看: 文理不均, 人文社会类课程较多, 共91门, 占81.2% ; 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较少, 仅21门, 占18.2% , 并且三分之二以上属于计算机类的课程。
     3有些课程名不副实, 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选课而用较吸引人的课程名称, 但是内容却显枯燥,甚至与课程名不副实, 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4部分任意选修课的课时偏少。调查显示, 在您“认为教师技能课的课时数” 47.6% 的学生认为“课时不够”; 10% 的学生认为“技能、实践性强的要3课时”。如《普通话》、《书法》 等技能、实践性较强课程, 周课时2节, 又是大班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的机会较少, 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降低了教学质量。
     (四) 管理方面
     1教学质量难以监控。一是由于公共任意选修课的门类繁多, 开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加之公共任意选修课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 学生的知识背景各不相同, 需要千差万别。因此, 公共任意选修课在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的程度上很难把握。二是部分教师对公共任意选修课不够重视, 对课堂纪律要求不严, 加之因学时少而过分删减教学内容, 很难保障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整。三是由于教师开公共任意选修课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队伍不稳定, 有的课开过一轮后便停开, 没有连续性, 使教学质量监控难度增加, 对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课程评价难以作出规范的要求。
     2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考核不够严格。调查显示, “您认为学校的选修课考试”: 42.6% 的学生认为“教师要求不严”; 17.5% 的学生认为“开卷考与闭卷考对学生不公平”; 26.7% 的学生认为要“与专业课的考试一样严格要求”; 只有13.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严格要求”。这是因为, 公共任意选修课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 考试由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 同时由于考试通过率会直接影响以后学生对该课程的选课积极性, 有的教师就通过考题的简单化和试卷批阅不严等手段使学生凡考必过, 导致公共任意选修课考试存在命题简单、学生通过率较高的现象。有的教师甚至利用部分学生“混学分” 的心理, 采用少点名或不点名、开卷考来吸引学生选课, 直接影响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3学生选课时按排号的先后顺序依次选课不科学。调查显示,“您觉得在选课时的排号”: 42.6%学生认为“不科学”; 40.9% 的学生认为要先进行“预选”; 11.7%的学生认为“一般”; 只有4.7% 的学生认为“很科学”。因为序号排在前的学生先选,这部分学生就可以选到自己想学的课程或喜欢的老师的课; 而序号排在后面的学生为了凑够学分随便选课, 于是出现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选而不修”的现象。
     三、公共任意选修课改革的措施
     (一) 鼓励优秀教师开设公共任意选修课, 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 保证课程质量
     学校设立相应的鼓励措施, 吸引优秀教师开设公共任意选修课。对教学效果好, 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可以增加选课学生人数和开课轮数。对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 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在综合教学督导或专家的意见、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和学生评课结果等方面的信息后予以淘汰。对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的课程, 寻找其他适合该课程的教师任课。针对由于人事变动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优秀课程资源流失的情况, 学校可以通过外聘专家, 邀请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授课的方式加以弥补。
     (二) 优化课程设置
     增加选修课课程, 完善选修课课程体系。学校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潜力,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公共任意选修课中来, 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实现“有课可选, 有好课可选”, 消除学生的“抢课” 忧虑, 提高学生上公共任意选修课的兴趣。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要控制各类课程的比例, 注重文理渗透, 学科交叉, 要求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对技能性较强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 以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针对毕业学生就业需要, 适当开设竞争与就业、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上岗考试等课程。
     (三) 加强公共任意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 针对不同类别的公共任意选修课, 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 督导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对公共任意选修课开展随机听课、评课。把公共任意选修课纳入正常的课程管理中,建立公共任意选修课课程档案, 学生评教、课程建设、课程评价结果均计入课程档案。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考试管理也纳入正常课程管理之中, 试卷相关材料的整理、存档, 与必修课程要求完全一样。[ 2]
     (四) 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与合理选择
     首先要让学生在入学时就要了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对公共任意选修课的学分要求, 了解公共任意选修课的教学管理运行流程及相关管理规定。举办公共任意选修课管理方面的相关讲座, 让学生了解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设置原则, 设置目的与分类,了解学生选课及学习要求等, 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3] ( p156) 其次针对学生避重就轻“凑学分”的情况, 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管理措施加以引导。如规定文科生须从自然科学系列课程中选修至少多少个学分, 理科生须从人文科学系列和社会科学系列课程中修读多少个学分。另外学分认定也要有权重, 不能只要是公共任意选修课都是两个学分。对欣赏、鉴赏和操作类等容易通过的课程,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并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只予以认定1个学分。同时求学生不能选择与自己本专业关系较密切的其它公共任意选修课课程学习。
     (五) 加强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效果的管理, 遏止学生“选_而不修” 的坏学风
     公共任意选修课的开设有别于专业课程, 更注重开阔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所以对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考核观念要有所转变, 鼓励多种考核形式,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首先加强对日常课堂的考核, 加大平时考查在最终成绩认定中的比重, 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其次, 考试的内容也可以更灵活, 减少对记忆知识的考核, 加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法的考查, 使学生真正从公共任意选修课的学习中学到知识,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 将任意选修课的成绩作为学生在校各种评优的依据, 改变各教学系对学校公共任意选修课不管、不问的现象,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 实现公共任意选修课的课程预选制度
     学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公共选修课进行预选, 然后根据预选人数再合理安排任课教师和教学班级数量, 使学生都能选修到自己想选的课程, 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开设公共任意选修课是开阔大学生知识视野、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公共任意选修课的特点,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 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应以丰富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为目标, 认真选好、学好每一堂课程; 管理者要因时利导, 加强管理与监控。通过“教、学、管” 三方协调与努力, 确保公共任意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1] 詹俊 论高等院校公共任意选修课的教学管理[ j]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 8): 68- 70
     [ 2] 王敏, 谢东 高校公共任意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3): 40- 42
     [ 3] 吴才章 高校公共任意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 9): 155- 157
 
————网站导航————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凯发k8国际唯一 copyright@2013 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