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凯发官网入口

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
mit ocw经验:开放课程与大学教师发展
王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mit ocw)的经验显示,开放课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教师的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比照mitocw的成功经验,我国的高校应该:扩大宣传,大力促进教师开放课程;转变发展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开放课程和大学教师;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关键词】开放课程;大学教师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作者简介】 王 立(1983—),男,河南泌阳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生涯的历史研究”(08ja880022)。
    【文章来源】江苏高教 2011年第5期
    21世纪以来,一场立足于通过互联网络来提供免费课程的“开放课程”运动(opencourseware,ocw)悄然兴起,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在内的世界知名大学都在推行其开放课程计划。更多高校的开放课程计划还在酝酿和制定当中。
    为什么如此多的高校热衷于开放课程?众多的学者研究发现,开放课程计划不仅有宜于社会、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而且有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大学教师是开放课程计划中最关键的要素,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和维持,都离不开大学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可以说,大学教师是ocw中参与程度最高的群体。那么,他们也应该是校内ocw获益最多的群体。本研究尝试以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计划(mitocw)为例,探讨开放课程在促进大学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一、mitocw与大学教师参与
    mitocw启动于2001年,是由mit发起和组织实施的一项大型的永久、免费网络课程项目。它致力于开启知识,赋能心智,为全世界的人们免费提供mit所有课程的材料(包括课堂笔记、试卷、上课视频等)[1]。而教师是课程材料的拥有者,也是mitocw的核心。没有教师的参与,mit ocw无从谈起。而mit坚守的“学术自由”理念又不允许mi-tocw项目小组采取强制措施迫使教师就范。在这样的情况下,mitocw项目小组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教师参与其中:在政策和制度方面规定教师参与mitocw是完全自愿的行为,不带任何压力或胁迫,采用“知识共享协议”来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所发布的课程材料的知识产权属于教师而不是mit;在组织运作方面尽量减轻教师负担,仅需要教师提供课程材料和提出要求,大量具体的课程编辑、发布工作由专业人员完成;在技术方面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来促进项目发展和简化发布流程,让教师参与发布过程变得更为有效和轻松;在交流方面自始至终强调参与ocw给教师所带来的益处,并通过每年的评估报告来彰显这种益处;在大众传播方面不断通过各种媒体扩大mit ocw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教师了解、认可和参与mit ocw项目。不仅如此,mitocw还根据计划的进展情况,灵活地调整促进措施。如在项目初期,为了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给每门课程补助3000美元,后来随着项目的深入补助逐步减少到2000美元,最后又取消。又如在与教师的交流方面,在项目酝酿时期,项目小组委托咨询公司对教师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并到mit的33个学院逐一介绍项目的详细计划,在项目开始运行后,定期走访各院系教师、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而在项目后期,则更重视运用科学的评估研究来体现教师的真实想法[2]。但无论是哪种措施,都体现了mit ocw项目小组对大学教师的尊重和重视,其行为也得到了大学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mitocw所提倡的知识“公开、共享”理念与大学教师作为“学者”的学术旨趣契合。随着mitocw的深入,参与其中可能得到的显性和隐性收益,也让更多的教师乐于参与其中。在2002年9月,mit ocw网站正式开放时仅上线了50门课程[3]。而据mit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所言,至今已经有90%以上的大学教师将其授课材料在ocw网站上免费公开[4]。由此可见,mit大学教师参与ocw程度之深、范围之广。
    二、mitocw中的大学教师发展
    在美国,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development)是伴随着大学教师发展的实践而提出的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围绕着发展什么、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等大学教师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在不同学者的论述中有不同的表达,也有不同的分析维度。在理论研究中,得到广泛认可的是美国教育联合会1991年《大学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报告书提出的大学教师发展分析的四个维度,即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5]。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发展主要指教师教学技能、方法运用的提高;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的进步;个人发展包括教师人际交往关系的改善、生活满意度的提高,职位和职称的晋升等;组织发展主要指良好的组织环境,教师和学校、院系组织关系的和谐[6]。本研究拟以此为依据,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开放课程对于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的意义。
    1.教学发展。其实,mitocw的核心就是在互联网上免费发布mit大学课堂上教师讲授和使用的课程材料。由于在发布项目的时候,mitocw就明确告知教师,这些课程材料是要代表mit的教学和学术水平,面向全世界开放的。因此,对于mit的每一位教师而言,参与计划就意味着将自己所讲授课程的教案、备课资料、课程大纲、授课视频等信息暴露在全世界学习者的目光下,接受他们的检验。参与课程发布本身就是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一种促进,促使大学教师在发布课程材料前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的材料。mitocw项目小组2005年曾经对还没有发布课程的mit教师就其未发布课程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其中44%的教师反映他们还没有为发布课程做好充分准备,将来准备充分时会考虑发布课程,这个原因高居各大原因之首。在发布之时,mitocw技术小组的成员会对教师所提供的课堂材料进行技术上的处理,在数据呈现方式、图像设计和转换、多媒体运用等方面给教师提供一些咨询和帮助,还会和教师联系,确认课程材料的知识产权和正确性、丰富性等问题。课程在发布之时,项目组和教师之间的一系列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师理清和更正课程材料的出处和谬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正这些信息,亦有利于教师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和资料丰富课堂教学。课程发布之后,mitocw项目小组还会收集、统计、分析网站访问数据,对教师开放的课程材料进行评估;听取访问者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反馈给教师。这有利于教师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理解自身教学的动态情况,将这种实时反馈的动态情况结合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在mit ocw的前期、中期、后期,教师都可以从参与中得到对教学有益的建议、提示和反馈,用来促进和提升以后的课堂教学。mitocw在2005年的一份中期报告也显示, 32%参与课程发布的大学教师认为课程发布明显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7]。由此可见,开放课程对于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意义。
    2.专业发展。对于mit的教师而言,ocw提供了一个可以共同利用的知识仓库,教师可以通过ocw了解其他教师的课程发展,捕捉开放课程中所反映的学术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亦可以通过ocw平台和校内各个院系的教师建立起跨学科、跨院系的直接、深入联系与交流,从而开拓专业视野,更新专业观念。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mitocw规定开放课程不向学习者提供教师的指导,教师没有义务回答学习者的问题,学习者的意见可以反馈给mitocw项目小组,项目小组再将意见归纳总结,反馈给教师。而项目小组整理反馈给教师的这些意见中,在教学意见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学术问题的讨论与争鸣。这有利于教师更正专业课程上存在的一些谬误,更新一些陈旧的学术观念,促进教师专业上的认识和发展。虽然mitocw并没有在网站上提供mit教师的凯发k8国际唯一的联系方式,但是一些关注教师课程和研究方向的一些学习者,总能够通过互联网找到mit教师的凯发k8国际唯一的联系方式,从而和mit的教师们建立起联系,并在共同关注的专业领域进行直接的对话,甚至是进行学术课题项目的直接合作。与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学习者之间的对话,能够有效地扩大mit教师的学术视野,扩展教师的研究领域,并在mit院校之外建立起跨校、甚至跨国的学术合作。mitocw对参与开放课程的教师进行了的调查分析显示,有31%的教师认为mitocw对他们教学以外的专业活动给予帮助,有29%的教师反映mitocw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观点。
    3.个人和组织发展。mit ocw并没有特意通过一些专门的措施来促进大学教师的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但却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得mit的教师们可以增进对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同事之间的友谊,促进院系和学校层面的组织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促进教与学,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的效果。除此之外,mitocw还大大扩展了大学教师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使得教师能够通过mit ocw和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建立起联系,增强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扩大他们的专业视野和交际范围。大学教师的个人和组织发展,通过mitocw所创造的良好平台,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三、启示
    正如mit ocw项目执行主席、世界开放课程联盟主席所言:“对麻省理工学院来说,开放课程项目建立的初衷并不含公关目的,但有意思的是,它的确为这所学校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来巨大声誉。”[8]开放课程为mit的发展,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大学教师在教学、专业、个人和组织等各个层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的高校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其实,在2003年,我国高校就联合成立了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盟(core),并同步开展“精品课程工程计划”,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中国高校的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秀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促进大学教师发展方面更是差强人意。比照mit ocw的成功经验,笔者以为我国高校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加大宣传,大力促进大学教师开放课程。mitocw在执行中,很注重项目的宣传,通过和教师谈话、参加教师大会、委托公司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大学教师对mit ocw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开放课程对知识发展、学校建设以及自身发展的意义,并灵活运用一些激励措施,促使大学教师参与其中。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做的似乎还不是很到位。有学者对北大精品课程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对中国的开放课程项目还不是很了解,对开放、共享自己的课程资料心存疑虑,被诸如知识产权、时间和精力、共享回报等问题所困扰。这就需要高校相关的部门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大学教师宣传政策,解放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来开放课程。只有广泛宣传,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开放课程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转变发展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mit从一开始就推行“走出去”的战略,将mitocw定位于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免费互联网络课程,十分重视向世界范围内推广mitocw的课程和经验,通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建立镜像网站、将mitocw翻译成多种语言,推动成立国际开放课程联盟等多种方式,扩大mit ocw的国际影响力。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开放课程联盟和其中的高校做得更多的却是“引进来”的工作,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翻译和引进国外的开放课程。其实,我们也有不少优秀的开放课程教育资源,只是由于语言问题,没能很好地向世界推广出去。这就使得我国的开放课程流通有限,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影响力。今后,我国的开放课程应该转变发展方式,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开放课程的国际开发中去,组织力量开始中国开放课程的翻译和建立国外镜像等工作,将中国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和优秀的教师推向世界,让全世界的学习者通过开放课程了解中国的高等教育、认识中国的教师。从而,形成一个世界性的中国开放课程学习网络。网络越大,节点越多,开放性越强,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建立起广泛、密切的联系,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3.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mit ocw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间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其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评价反馈机制,不仅使mit ocw明确课程发布的方向,也让教师了解自身所开放的课程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情况和学习者的反馈意见,明确改进的方向,对开放课程和教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开放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劳永逸的敷衍作风,参与的教师抱着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的态度,认为简单地把课程发布出去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很少有人注重接受学习者的反馈意见,更缺乏对课程进行评估的意识。从长远发展来看,开放课程能够深入学习者心中,真正起到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的作用,非得建立起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不可。只有这样,开放课程的质量才有保障,大学教师的发展才有依托。
 
————网站导航————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凯发k8国际唯一 copyright@2013 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网站地图